双色球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喜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 浏览:

       8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双色球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功获批两项资助。其中,专科负责人段明君博士及团队成员开展的“病理脑网络介导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神经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2371560),资助金额49万元;杨宓博士及团队成员开展的“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BS疗效机制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2373079),资助金额51万元。
 
病理脑网络介导经颅磁刺激精准定位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神经机制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异质性精神疾病综合征,超三分之一患者为难治性病例(TRS),迫切需要有效治疗。段明君博士团队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连接组数据库绘制患者TMS刺激位点的“治疗功能脑回路”,进而融合TMS干预和多模态脑影像,以“症状改善”与“治疗功能脑回路”一一对应为指导,通过分层聚类算法构建TRS“症状组-TMS刺激位点”图谱,阐明基于个体化脑网络的TMS治疗神经机制,萃取能稳健反映症状改善的神经标志物,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治疗预后模型。
 
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BS疗效机制研究
        早发型精神分裂症(EOS)指的是18岁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其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和情感淡漠。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杨宓博士团队针对EOS的早期精准诊断、干预治疗机制与疗效预测问题,设计iTBS治疗EOS患者的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实验,结合多模态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治疗EOS的神经学机制。主要内容包括:1.发展基于多尺度加权排列熵的动态脑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人脑信号复杂性,揭示脑网络层次的神经活动异常;2.整合多维度连通性指标,建立多尺度皮层布线空间模型,全面探索干预前后结构连通性变化与症状认知改善之间的关系;3.结合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实现对患者的模式识别和干预疗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