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脑科学家尧德中教授:让“炫酷”的脑科学应用到临床治疗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浏览:

       人的大脑是一个神秘而深邃的器官,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未知等待解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不停的研究探索,比如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市第四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尧德中。
       尧教授的主攻方向为“脑器交互”,这是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那么这个看起来较为神秘的科研理论是怎样落地到临床治疗的?
       近日,记者来到市四医院,对参加两会归来的尧德中教授以及他的临床科研团队进行采访。
 
“中国脑计划”有4大板块
成都参与其中3个板块
       据尧德中教授介绍,2021年9月,我国启动了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为题的科技创新2030项目(简称:中国脑计划),科研经费总投入达400多亿元,有关脑疾病的内容也在其中,包括阿尔兹海默病、抑郁、孤独症等方面的相关疾病
       “‘中国脑计划’下面有4大板块,我们成都市四医院在4大板块中参与了3个。”
       众所周知,市四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大型三甲脑疾病医院,那么,在尧德中教授带领下,该院的临床科研团队如何来参与“中国脑计划”并落到病人治疗上?
       他以儿童发展为例说,我国的儿童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被过早、过度教育,由此可能引发了诸多脑疾病,“我们学校和医院科研团队将在这方面开展一个队列研究,对儿童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采集数据,探寻诱发抑郁、自闭以及记忆相关疾病的根源,从而寻找解决办法,这将为保护成都的下一代发挥基础性重要的作用。”
 
高端的脑科学研究
可落地到患者治疗上
       人的大脑和机器可以实现“脑器交互”,这听起来十分科幻,但在世界上,这门交叉融合的学科正在兴起,也是我国遭遇的“卡脖子”难题之一。
       尧德中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正在通过凝聚科研力量,攻克这个“卡脖子”难题,而他正是我国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科学家之一。
       因而他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本着繁荣科技、促进交叉创新的目的,制定出鼓励成立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的办法,以营造全国性的交叉创新环境,促进原始创新。”
       同时,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尧德中还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办法,鼓励交叉学科学会吸纳国际会员,促进中国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更快形成主导国际性科技活动的能力。
“脑网络理论”转化为实践 
“脑器交互”成为脑疾病治疗手段
       什么是“脑网络理论”?
       尧德中教授告诉记者,对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抑郁、注意力方面的疾病,传统理论认为是大脑的某个区出现了问题,但近10余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并非某个脑区的问题,而可能是脑区之间的组织体系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在脑成像的基础上,为大脑进行建模,将整个大脑网络清晰呈现出来,因此可以在脑网上为患者找出致病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方式。”
       他说。脑疾病的治疗康复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还可以用舞蹈、音乐、游戏、电磁调控等物理方式去进行。
       “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它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种,已知的才10多种,还有很多未知,而脑网络理论告诉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引导老年人通过多种形式,去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将是有效缓解病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说,“我们鼓励老年人生活一定要丰富多彩。”
       一个是人的大脑,一个是研发出来的冰冷机器,两者之间如何实现“脑器交互”?
       在尧德中教授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市四医院的实验室。一名年轻患者正坐在电脑前,他头上戴着一个采集大脑讯号的头罩,通过头罩,大脑讯号将传输到电脑上。
       市四医院临床科研团队中的汪子琪博士介绍说,正在做的这款实验类游戏,需要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用脑电波来控制游戏中的人走、跑、跳,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游戏中的人就会乱走,或者掉落进“悬崖”。
       “它已经可以用来辅助治疗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非常有效果。”
       类似这种“脑器交互”设备如今已较为广泛使用在医疗机构中,用以治疗注意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疾病。
       “相较于其他综合医院,我们作为脑疾病专科医院,对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的领域更深入、更系统,因而治疗的方法也更多。这些新技术也多是‘脑网络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实践。”汪子琪博士说。
依托医院平台
未来还有更多高新科技落地临床
       两会结束后回到成都,尧德中教授将如何继续自己的研究?
       他告诉记者,一方面他将继续带领电子科技大学“脑器交互”研究团队勇攀科技高峰,另一方面,他还将带领市四医院的脑疾病研究团队,依托医院平台把脑科学研究落实到患者的临床治疗上。
       尧德中教授还表示,自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而非医生,“但我们和市四医院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科研转化到临床中,让大众认为触摸不到的高端科研落地到实实在在的惠民医疗中。”
 
       成都日报记者 邓晓洪
       供图 市四医院
       编辑 Siri
       审核 朱光泽 郭夏
 
       点击观看相关媒体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qUXuLxCb7BhD_mQC3zqX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