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如何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有几点需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8日 浏览:

平常工作忙碌,有些父母经常愧疚陪伴孩子太少。宅家的时候和孩子整天待在一起,虽然有了时间陪伴,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今天,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医师王娟来讲讲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一个人一生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种,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依次获得满足。当人们的生存需要(饥饿问题)已经被满足,那么安全需要、爱与被爱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当代孩子们最重要的需求。因此,孩子需要陪伴,需要父母的关注,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满足。
 
千万不要对孩子做这几件事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
家长作为成年人,有更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也会有更多的忧虑。家庭是一个密闭的小空间,与家人四目相对,终日面对生活琐事,总会有些不耐烦。
在居家的这段日子,家长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和畅的情感表达,享受家庭的宁静温馨,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到家庭场景中。避免“摆臭脸”,避免咆哮式教育,避免辱骂挖苦。 
避免负罪感说教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部分父母常采取负罪感说教,以期望孩子快速的“懂事”起来。负罪感谈话,潜移默化中将父母自己的糟糕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对父母的心理困境负责。
比如:
“我们给你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你还有什么不开心。”
“爸妈挣钱这么辛苦,这些天在家不上学,你要好好学习回报我们。”
这种谈话,带给孩子的是内疚和罪恶感。会使孩子错误地以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完成父母的期望,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
 
不要窥探孩子隐私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孩子,都需要独自的私人领域。因此,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随意翻看孩子的物品,不套取孩子秘密。
要为孩子保留实际的空间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维护孩子私密的空间。进出孩子私密空间时,要提前告知,在私密空间内,不干涉孩子的生活。
2. 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自尊
2-3岁,幼儿开始萌发性别意识,这时也开始形成自尊意识。很多父母存在认知误区,以为低幼儿童没有自尊意识——“小孩哪有什么脸面”。有意无意对孩子进行羞辱、调戏、毁灭儿童隐私,是对儿童自尊的误导和打压。而在性别观念形成之后,异性父母更需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性别身份,尊重孩子的性别和身体隐私。
3. 尊重观念的差别
亲子年龄差别一般大于20年。时代在跨越,文化在更迭,文明在演化,难免给两代人带来观念的冲突。在面对亲子间的观念冲突时,父母要尊重新兴的无害观念。更多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预防误入歧途,而不是强加过时老旧的价值观念。
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
用心走心
在与孩子相处时全身心投入,不要一边陪孩子一边做其他事情。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及行为均用心对待并给与反馈,不要敷衍及不耐烦,说话时保持眼神交流,关注对方的感受,真诚交流彼此的想法。
以孩子的需求为主体
父母在陪伴孩子时,陪伴的主体是孩子,父母是辅助,应以孩子的需求为先。
父母不应该阻止孩子的合理需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比如孩子想玩某个玩具,但家长觉得这个玩具不能达到益智且影响学习,于是不让孩子玩。这种就不是以孩子需求为主,而成了家长需求。
 
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人会十全十美,尤其是还处于懵懂时期的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家里玩具被孩子弄得地上到处都是的时候,就会大声地教训孩子。经常粗暴地训斥孩子,既不利于亲子关系构建,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想想看,作为父母的你小时候是不是也会犯错呢?你被训斥后是不是也会手足无措呢?不如,给自己的孩子多一分宽容和理解,也允许他们有犯错的权利。
如果您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可随时拨打由市四医院运行的成都市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96008”。欢迎随时来电。
 
医生简介
王娟
双色球儿少心理中心医师,硕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英文文章10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参与国自然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参编《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任BMC Psychiatry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