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4日 浏览: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很多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不免会感到紧张、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抑郁。
由于儿童青少年大脑尚在发育阶段,他们应对压力、应激因素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个群体尤其值得关注。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情况
儿童青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

6岁前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与同龄人玩互动性游戏,而疫情期间与小朋友互动减少,可能出现烦躁、过度哭闹、发脾气的情况。有的会过分依恋父母。有的会出现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的问题。

6-12岁儿童
该年龄段儿童同伴关系更加重要。
疫情导致原有暑期活动取消,跟同龄人互动减少,可能会感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可能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看小说等,同时白天运动量减少,可能出现睡眠不好,昼夜颠倒,进食也可能变得不规律,而家长的限制性要求可能引起抵触情绪,很容易跟家长发生争吵。 
青少年
青少年大脑发育更加成熟,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冒险,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紧张状态。
面对疫情他们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坐立不安、对学业的担忧、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愤怒等,可能会更加容易沉迷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沉迷于虚拟,甚至可能会出现攻击或冒险行为。
家长可以怎么做
疫情发生期间对孩子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提供帮助的原则是:促进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冷静应对;帮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联系;灌输希望。
在疫情发生初期,孩子们更多的是缺乏安全感,我们需要使用稳定化的技术帮助孩子建立或恢复安全感,比如绘画、音乐、运动、游戏等,多在行为层面进行帮助,切忌讲道理。
疫情中后期,可以促进孩子认识疫情、增进孩子对疫情下自身和外界各种反应的理解,鼓励发展有效的应对方式。
另外,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因地制宜的创造共同参与的活动,督促孩子保持生活规律,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增加运动。
面对6岁前儿童
让孩子了解疫情:可以通过游戏或绘本的方式告诉孩子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不能出去、为什么要戴口罩等。
和孩子建立稳定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以和子女一起制作玩具、进行亲子游戏;安排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孩子出现哭闹等不良情绪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面对6-12岁儿童
疫情科普:采用科普语言让孩子理解、更好地适应宅在家里。
作息:尽可能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作息,帮助孩子建立常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起床后就换掉睡衣,按平时要求着装,这样有助于保持生活、学习状态的稳定性。
电子产品:跟孩子商议规定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制,避免独自长时间玩游戏和看电视。
同伴关系:鼓励孩子通过网络或电话跟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
面对青少年
沟通:注意以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交流,营造轻松的敢于表达不良情绪的氛围,鼓励孩子倾诉。
边界:给孩子适当的独处空间,有不同意见时加强沟通,不要忽视孩子的意愿,在关心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设定明确而适当的协商限制。
同伴关系:鼓励孩子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跟亲朋好友联系。
日常生活:鼓励孩子定期运动、健康饮食,鼓励孩子利用兴趣爱好丰富日常生活。
避免物质滥用及网络成瘾:避免接触烟酒,在商量的基础上限制网络使用的方式和时间。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们还需要注意: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加强交流,促进家庭凝聚力,让孩子感觉到不管在什么时候,自己都值得被关爱,随时都有成年人和同龄人的陪伴和保护。
如果孩子遇到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可以拨打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96008,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里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第一版),中国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