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感受幸福美好生活|【情绪篇】“你乖嘛?”“我想一个人静静!”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3日 浏览:

       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把“文静”“害羞”作为评价一个人乖巧听话的重要指征。在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下,国人也更加青睐保守内向型的性格,甚至还用美丽的诗词进行表达:“静女其姝”“独酌南轩,拥琴孤听”“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等等。

就连部分青年的择偶标准,也是温柔娴静、懂事乖巧这种的“乖乖女”,或者不苟言笑、清冷孤傲的“禁欲男”。这些特征都更倾向于不善社交、较为内敛的类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性格代表着更少的攻击性和更多的安定感。在这里,“害羞”也就成为了一个更带有褒义性质的形容词。
但其实我们并不太清楚,究竟“害羞”和“社恐”的界限在哪儿?难道“社恐”真的是一种疾病吗?
来,我们先看看几个案例:

案例1
小海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入职的时候与同事之间很陌生,跟同事讲话觉得脸红心跳,所以很少说话。因为自己没有互动,小海在聚会里感到非常疏离,从而变得束手束脚,特别不自然,因此在聚会里变得更加焦虑。

案例2
小秀是一名经理,但她特别害怕参加聚会,人越多她越紧张、害怕,也会出现心慌、焦虑,她感到在聚会中发生危险时逃跑可能很困难,也就坚持避开聚会,因此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案例3
小景是一名20岁的学生,从他上初中以后在做演讲、参加考试或会见权威人物时感到非常焦虑,会感到心慌、颤抖、脸红和出汗,担心自己会让自己难堪,甚至避免参加聚会和打电话,但他感到孤独。
案例4

小张工作4年了,因为工作优秀被提升到公司的管理职位,升职后压力增加,逐渐出现紧张,特别是与上级领导、男性同事接触时;因为工作关系,小张常常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员工进行互动,偶尔还要公开演讲,小张对不熟悉的人感到紧张、担心别人会嘲笑她“说些愚蠢的事情”或犯些社交失礼的错误;在团体面前发言经常感到“害怕”;当不得不与别人交流时,出现心跳加速,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开会时,自己常想到可能会说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或可怕失言,并因此数次回避重要会议。

你认为,小海、小秀、小景、小张到底谁是“害羞”?谁才是真正的“社恐”呢?

双色球心理专家王曦表示,以上案例中只有小景、小张是真正的社交焦虑障碍,小海只是“害羞”,而小秀实际是一位场所恐惧障碍患者。

社交焦虑障碍经常被误认为是害羞,而害羞本身并不是病态的。只有当在对重要的功能(如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有重大的不利影响时,才应考虑诊断社交焦虑障碍。

场所恐惧障碍患者可能会害怕社交场合(例如参加一场音乐会、酒会),但只是因为认为发生危险时逃跑可能很困难。然而,患有场所恐惧障碍的人并不害怕被别人仔细审视。

此外,也会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担心被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01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指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或公共场合中表现出 与环境实际威胁不相称的强烈恐惧和(或)焦虑及回避行为。典型场合包括公开演讲、会见陌生人、在他人注视下操作,或使用公共卫生间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在公共场合中承受极大痛苦,精神和躯体上的焦虑症状极易使患者竭尽全力避免社交场合,严重影响其社交关系、生活质量和职业前景。

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社交焦虑障碍的年患病率为0.4%,终生患病率为0.6%;美国成人年患病率为8%,终生患病率为13%。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年患病率相仿,城市与农村的年患病率相仿,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1.5:1~2:1,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交焦虑障碍一般起病于儿童中期,但通常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才就医。

社交困难是社交焦虑障碍形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社交技能培训可以预防或减轻社交焦虑症状,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低、单身或者离异、共病抑郁障碍等。

02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因在社交或表演场合过度害怕被他人审视和感到尴尬,导致明显的痛苦或功能损害。
成年人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回避以及脸红、出汗、心跳加速等躯体表现。未成年人则主要表现为回避社交活动或情境,例如:在他人面前说话或表演、结识新的小伙伴、与老师等权威人物交谈或者成为关注的焦点等;他们可能在社交时说话较少、声音小或者犹豫不定。

当有以下情况并持续数月(6个月以上),引起痛苦,甚至影响社交、工作、学习时,就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如下
01面对可能被审视的社交情境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
0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焦虑症状引起别人的负性评价;
03主动回避恐惧的社交情境,或者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03应该怎样治疗呢?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使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01药物首选 SSRIs 或 SNRIs,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恐惧症状,也有助于心理治疗的顺利开展。
02心理治疗则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对消除患者的社交恐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树立治疗信心和确定治疗目标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不能互相取代,在治疗开始即可同时应用,以求最大治疗效果。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父母可以多给予鼓励及肯定、创造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社交条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避免过度的惩罚打击等。

专家简介

王曦
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精神、心理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先后主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及多项临床药物试验(GCP)工作;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现兼任成都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专业擅长:对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等)、心身疾病、各种类型的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