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岗位传递“大温暖”,让患者就医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浏览:

“婆婆,到这里来签到哈。”
“取药窗口在前面,我带您过去。”
“婆婆,坐在这稍等一下,我帮您去问问。”……
 
夏季的上午时段正是市四医院营门口门诊的高峰期,门特诊区的引导员刘思远忙的脚不沾地。而面对那么多患者,他总能看到每一个患者就诊中的“小难处”,适时面带微笑提供“微帮助”。很多患者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门诊那个高高瘦瘦的引导员态度好、服务好,看病省心了不少!”“看到他,似乎阴郁的心情都好了一大半……”刘思远却说:“门诊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的,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总想着怎么让患者看病更省心更舒心。”
 
“小”岗位也能传递大温暖
 
       刘思远于2022年8月调到门诊做导医工作,他的热情感染着大家。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就诊时的第一站,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患者就诊体验。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的患者,他以真诚、耐心的态度,一遍一遍亲切地提醒患者就诊签到,不让患者白白等候。同在门特诊区的导医石晶说:“刘老师每天脸上都是笑呵呵的,患者一看就觉得亲切。”
       医院门诊的患者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老年人,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就诊更需要帮助。刘思远对待患者格外有“眼力见”,往往一边帮助患者签到,一边用眼睛“扫描”着周围有没有腿脚不利索的老年人。遇到坐轮椅的,他会上前帮忙推一把;遇到站在大厅踌躇不定的,他会主动上前问一问;遇到听力不佳的,他留心帮着患者听叫号……正因为一直想着为患者多做一点,刘思远很少有机会找把椅子多坐一会儿,一天下来往往是腰酸腿痛。
       刘思远却谦虚地说:“我们门诊要求主动‘帮一帮’,我只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而且我也不是个例,我的同事们都是这么做的。”  
 
门诊多项新举措,
让患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
        为了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2023年以来,市四医院党委在门诊采取了多种措施,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舒心。
        1.“周末”“下班后”也能就诊
        没时间就诊是上班族和学生族面对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更灵活的就诊时间,医院门诊在“周末”和“下班后”这些时间段开启“延时服务”。
        市四医院特需心理治疗夜间门诊在2023年5月15日开诊。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8:00至20:00。
        物理治疗作为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需按计划定期参与。市四医院物理治疗室在2023年的7月24日开启工作日延时和周末服务。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8:00至12:00,13:00至17:30;周六至周日的8:00 至12:00,13:00至 16:30。
        2.专家诊疗服务患者
        增加周末及节假日专家门诊诊次。为了让患者在周末和节假日也能挂到专家号,2023年3月起,周末专家门诊由以往每日12个诊次,增至每日18个诊次,其中包括5个特需专家门诊。5月起,节假日的专家门诊由以往的每日4个诊次增至每日10个诊次,其中包括3个特需医疗门诊。
        号召退休老专家坐诊,发挥余热。老专家从医几十年,在临床诊疗上更有“底气”。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付叶水、苏理成、方玫、马敏、李奕、黄立志等退休老专家继续坐诊,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服务广大患者。
        3.让患者“少走一步路”
        以前,医院的门特门诊设于二楼复诊门诊诊疗区,门特申请、医保结算及医保咨询窗口位于门诊一楼,患者需楼上楼下跑动。为了让患者“少走一步路”,2023年5月,门特门诊搬迁至门诊大厅一楼116诊室。门特患者在一楼即可完成挂号、开药、取药、门特申请、结算、医保政策咨询等所有医保相关服务。
        除了上述举措外,门诊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到不管患者有没有开口寻求帮助,都问一声“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门诊的病友服务中心准备了便民箱,提供助听器、针线盒等物品,便民、惠民落实到细小处。 
        门诊部主任江建慧表示:“很多人来精神专科医院可能有紧张情绪,但门诊每个‘小’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在用心、用情服务,让患者所到之处皆是‘阳光’,进而舒心放心就诊。”
        细微之处见真情、真心,这是市四医院人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的春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