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破坏王”:孩子总是搞破坏,家长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浏览:

生活中,有些爸爸妈妈们发现家里的孩子格外喜欢搞破坏:新玩具不到一周就被弄坏,家里的物品也会经常“遭殃”。面对家里的“破坏王”,爸爸妈妈们头痛不已,却又不知道怎么引导教育孩子。
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医师王娟说:“家长们要先寻找孩子搞破坏的原因,再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下面,我们一起跟着王娟医生看一看孩子究竟为什么要搞破坏,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原因一:孩子正在探索世界
对于2岁至6岁的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破坏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生”需要“搞破坏”,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步,并非孩子主观故意为之。
孩子的破坏行为(破坏玩具或者物品)主要是一种探究性活动,他们往往好奇玩具为什么会动会响,里面是什么结构?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拆开看看。
家长第一次看见孩子拆玩具或者物品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呵斥和批评。应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拆开后想知道什么,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拆开玩具或者物品,向孩子解释其原理,加深孩子对其构造和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将拆卸后的玩具或物品组装回去,不要扔在一边不管,这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爱惜物品的坏习惯,成为真正的“破坏王”。
 
原因二:孩子在发泄不良情绪
有些孩子在遭受家长批评或在学校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后,由于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孩子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在无法反抗的玩具或者物品上,从而出现破坏行为。
此时,家长应该及时识别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使用合适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相同情景的故事,学习书中的主角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带领孩子面对不良的情绪,无论是生气、嫉妒、恐惧,还是挫败、焦虑等。家长要鼓励孩子把这些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每次都拿玩具或者物品出气。
 
原因三:孩子在寻求关注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无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从而选择购买玩具或者物品弥补孩子。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内心更渴望家长的关注和陪伴。因此,孩子可能会通过损坏玩具或者物品寻求家长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孩子,而是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充分予以孩子关心、爱和温暖。
 
原因四:孩子想通过破坏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宠爱,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孩子就会通过破坏玩具、乱摔东西发泄自己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暂时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和破坏性行为,让孩子明白此类方式不能达到目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破坏玩具时屈服,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变得更加任性妄为。
总之,不同的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原因不同,家长应该仔细甄别,避免盲目训斥、打骂孩子,给孩子贴上“不听话”“调皮捣蛋”“坏孩子”等标签。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适当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医生简介
王娟
双色球儿少心理中心医师,硕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英文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0篇,参与国自然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参编《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受邀担任BMC Psychiatry期刊审稿人。